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。又以郡望稱西河,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生召試博學鴻詞,授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邃於《易》,而未著書,惟時時口授其子文輝。后奇齡乞假歸里,錫齡已卒,乃摭文輝所聞者以己意潤飾成是書。或傳奇齡假歸之后,僦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卦成。雖以其兄為辭,實即奇齡所自解。以理斷之,或當然也。
此書“就五易以衍三易,日變易,曰交易,曰反易,曰對易,曰移易,且作推易始末;立十筮以括九筮,曰名,曰義,日象,曰方位,曰次第順逆,日大小體,曰互體,曰時日氣,曰數目,曰乘承敵應”。以為書成而 《易》 義明, 即占易之法亦明。數千年不傳之秘,始得闡發。特別強調轉易即倒易, 亦即反對卦,文王設此法,以為轉易之法,實《周易》開卷一大面目,而舉世不曉。 于闡明 《易》義, 獨抒己見,與先儒有所不同。有《皇清經解》本、《西河合集》本。
大旨謂《易》兼五義:一曰變易,一曰交易。是為伏羲之《易》,猶前人之所知,一曰反易,謂相其順逆,審其向背,而反見之。如《屯》轉為《蒙》,《咸》轉為《恒》之類。一曰對易,謂比其陰陽,絜其剛柔,而對觀之。如《上經》《需》、《訟》與《下經》《晉》、《明夷》對,《上經》《同人》、《大有》與《下經》《夬》、《姤》對之類。一曰移易,謂審其分聚,計其往來,而推移上下之。如《泰》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三爻為上爻,三陽往而上陰來則為《損》,《否》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四爻為初爻,四陽來而初陰往則為《益》之類。是為文王、周公之《易》,實漢、晉以來所未知。故以《序卦》為用反易,以分篇為用對易,以演《易》系辭為用移易,其言甚辨。雖不免牽合附會、以詞求勝之失,而大致引據古人,終不同於冥心臆測者也。
據載,先是奇齡之兄錫齡研治《周易》,而未著書,僅時時口授其子毛文輝。后來,奇齡乞假歸里,其兄已卒,奇齡乃摭拾文輝所聞者,并以己意潤飾成書。又傳奇齡乞假歸里后,寓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卦成,故雖以其兄為辭,實即所自解。以情勢言之,此說較為可信。奇齡為清初比較著名的漢學家之一,他撰寫此書的目的,主要是為了批駁宋儒的易學觀點。全書大旨,認為“易”兼有五義:一為變易,一為交易,此兩義為伏羲之“易”,猶前人之所知,也即“易”之原始義;此外,奇齡認為尚有反易,謂相其順逆、審其向背而反見之,如“屯”轉為“蒙”;“咸”轉為“恒”之類即是。又有對易,謂比其陰陽、□其剛柔而對觀之,如《上經》“需”、“訟”與《下經》“晉”、“明夷”對;《上經》“同人”、“大有”與《下經》“□”、“□”對之類即是。還有移易,謂審其分聚、計其往來,而推移上下之,如“泰”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“三爻”為上爻,“三陽”往而“上陰”來則為損;“否”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“四爻”為初爻。“四陽”來而“初陰”往則為益之類即是。并且,奇齡認為,反易、對易、移易三義,是為文王、周公之“易”,實為漢、晉以來諸儒所不知,故以《序卦》為用反易,以《分篇》為用對易,以《演易系辭》為用移易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評其:“其言甚辨,雖不免牽合附會,以詞求勝之失,而大致引據古人,終不同于冥心臆測者也。”有《四庫全書》本,《皇清經解》本及《西河合集》本傳世。
毛奇齡(1623年-1716年),原名甡,又名初晴,字大可,又字于一、齊于,號秋晴,又號初晴、晚晴等,浙江紹興府蕭山縣(今杭州市蕭山區)人。以郡望西河,學者稱“西河先生”。清初經學家、文學家。
明末諸生,清初參與抗清軍事,流亡多年始出。康熙時薦舉博學鴻詞科,授檢討,充明史館纂修官。尋假歸不復出。治經史及音韻學,著述極富。所著《西河合集》分經集、史集、文集、雜著,共四百余卷。
毛奇齡與兄毛萬齡并稱為“江東二毛”;與毛先舒、毛際可齊名,時稱“浙中三毛,文中三豪”。“揚州八怪”中的金農及陳撰均為其徒弟。
【臣】等謹案《仲氏易》三十卷。國朝毛奇齡撰。奇齡一名甡,字大可,號秋晴,一曰初晴,又以郡望稱,西河蕭山人。康熙己未以廩監生。
召試博學鴻詞,授翰林院檢討。初,奇齡之兄錫齡,邃于易而未著書,惟時時口授其子文輝。後奇齡乞假歸里,錫齡已卒,乃摭文輝所聞者,以己意潤飾之,而成是書。或傳奇齡假歸之後,僦居杭州,一日著一卦,凡六十四日而書成。雖以其兄為辭,實即奇齡所自解,以理斷之,或當然也。大旨謂易兼五義:一曰變易;一曰交易,是為伏羲之易,猶前人之所知;一曰反易,謂相其順逆,審其向背而反觀之,如屯轉為蒙,咸轉為恒之類;一曰對易,謂比其隂陽,絜其剛柔而對觀之,如上經需、訟與下經晉、明夷對,上經同人、大有與下經夬、姤對之類;一曰移易,謂審其分聚,計其往來而推移上下之,如泰為陰陽類聚之卦,移三爻為上爻,三陽往而上陰來,則為損;否為陽陰類聚之卦,移四爻為初爻,四陽來而初陰往,則為益之類。是為文王、周公之易,實漢、晉以來所未知。故以序卦為用反易,以分篇為用對易,以演易繫詞為用移易。其言甚辨,雖不免牽合附會,以詞求勝之失,而大致引據古人,不同于冥心臆測,純用空言,遂謂能契畫前之易者,是亦可備一家之說也。
乾隆四十四年四月恭校上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41冊?經部35?易類
周易參義十二卷。元梁寅撰。寅字孟敬,新喻(今屬江西)人。元末明初經學家。世業農,家貧。寅自力于學,淹貫百家。元末召集慶路儒學訓導,以親老辭。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網絡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...
《周易淺釋》四卷,清潘恩榘著。有弟子林光迪跋,敘其師大意,以彖多言象,而變在其中;爻多言變,而象在其中。爻無所不包,舊說一概進入身心政治上去,而遺卻許多道理,不...
易翼述信清王又樸撰。十二卷。《詩禮堂全集》本。此書解《易》,專主《十翼》之義,而兼采諸家之論以為說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編經傳次序,悉依王弼舊本,而冠以讀...
周易尚氏學內容簡介: 《周易尚氏學》是對《周易》包括《易紀》全文的注釋。作者繼承象數學的傳統,認為《易》辭皆觀象而累,故重在以象釋《易》。除了依據《易傅》所取象...
清)朱軾撰《周易傳義合訂》全文在線閱讀[/caption] [清]朱軾撰《周易傳義合訂》介紹 〖周易傳義合訂〗十二卷。清朱軾(1665—1736)撰。軾字若瞻,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易經明道錄 底本出處: 開放文學網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無 作者: 中文電腦之父 朱邦復 初次點校: 未點校 創作年代:...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書籍介紹 楚蒙山房易經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齋,又字虞際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進士。官至湖北巡撫。此書凡...
〖大易通解〗十五卷。清魏荔彤著。荔彤字念庭,河北柏鄉人。大學士裔介之子,官至江蘇常鎮道。是書乃其罷官后所作。其以為,畫卦與《河圖》《洛書》只能說其理相通,但不可...
[清]納蘭性德輯編《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》介紹 〖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〗八十卷。清納蘭性德(1654-1685)輯編。性德,原名成德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滿州正黃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