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傳義合訂〗十二卷。清朱軾(1665—1736)撰。軾字若瞻,號可亭,高安(今屬江西)人。康熙進士,授浙江巡撫。雍正朝充《圣祖實錄》總裁,官累至文華殿大學士。乾隆朝,受命協同總理事務,充《世宗實錄》總裁。是編于程頤《易傳》、朱熹《易本義》,凡互有異同者,皆參校折衷,歸于一是,使其不涉兩歧,然于兩義各有發明且可并行不悖者,仍兩說兼存,且附以諸儒之論,而諸儒之論實有高于程《傳》、朱《義》者,競舍《傳》《義》而從他說,不株守門戶之見,朱氏自言間附于后。其《凡例》說:遺象言理,自王輔嗣(弼)始。然《易》者象也,有象斯有理,理從象生也。孔子《彖》《象》二傳,何嘗非言象,雷、風、山、澤以及乾馬、坤牛、震龍、巽雞之類,皆象也。即卦之剛柔上下應比承乘,亦何莫非象乎。舍是而言理,不知所謂理者安在矣。《易》道之取類大,精粗巨細,無所不有,即納甲飛伏等術數之學,不可謂非《易》之一端也。況中爻互卦、倒巽倒兌、厚離厚坎之象,皆卦體之顯而易明者乎”;又說:“卦有對易、反易,反易之義,先儒言之已備,來知德謂之‘卦綜’,謬矣”;又說:“程子不取卦變,謂凡卦皆自乾坤來,然合之《彖傳》,究未盡協。今一遵朱子一陰一陽自□、復之說”;又稱:“宋元以來,《易》圖不下數千,于四圣人之精義,全無干涉,今一概不錄,止縷析朱子各圖之義,而圖仍不載”。觀全書,右諸論實全書闡發撰輯之宗旨。《四庫全書總目》提要稱其:“較之分門別戶、尊一先生之言,而先儒古義無不曲肆捂擊者,其識量相去遠矣。”朱氏在日,是書未及刊行,乾隆二年(1737)年,兩廣總督鄂彌達始為校刊行世。另有《四庫全書》本。
十二卷,清朱軾著。其書以程頤、朱熹說《易》有異有同,而求參校以歸一;如兩義各有發明,并行不悖者則俱錄,并附以各家之說,說有實勝程、朱的,則舍程、朱之說,而取其說。朱軾個人所見則附于后。以反對遺象言理,主張有象即有理,理從象生為其書主旨。此書因程頤《周易程氏傳》、朱熹《周易本義》互有異同,遂為參校俾歸一是,不使兩可其說以滋歧義;其中兩義各有發明、可以并存不悖者仍為俱錄,并附以諸家之論;凡諸家之論有勝程、朱者,則舍程、朱以從之,朱軾所見亦各附載于后。
朱軾(1665-1736年),字若瞻,一字伯蘇,號可亭,瑞州府高安縣艮下村(今屬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鎮艮下朱家村)人,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孫。清朝中期名臣,著名史學家,乾隆帝師傅。
康熙三十三年,中進士,選為庶吉士。居官廉潔,剛正不阿,頗具惠政。歷仕康熙、雍正、乾隆三朝,官至太子太傅、文華殿大學士,兼吏兵二部尚書。頗具惠政,世人頌其“束其勵行,通經史百家”。
乾隆元年,卒,時年七十二歲,謚號文端。次年歸葬故里,乾隆帝御賜“帝師元老”。
康熙三十三年(公元1694年)進士。由庶吉士改授湖北潛江知縣,有惠政。陜西學政、奉天府尹、浙江巡撫、左都御史。雍正時,充圣祖實錄總裁。行取授刑部主事,督學陜西。累官文華殿大學士,兼吏部尚書,與怡賢親王共治畿輔營田水利,蓄泄得宜,溉田六十頃。卒,謚文端。任浙江巡撫時,首創用”水柜法”修筑海塘,為治理沿海水患功垂后世。康熙推崇朱熹學說,朱軾為當時朝廷御用程朱學派的重要代表。朱軾生活儉樸,高安民間舊時流行的酒席”朱公席”,待客時多為四盤兩碗,據說是朱軾宴請乾隆時所創。 軾工古文,學宗橫渠,著有周易注解、周禮注解、儀禮節略、歷代名儒循吏傳等,《清史列傳》及文端公集,并傳于世。
暫不提供下載
【資料錄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點校】:解寶平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負責版主】:待申請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第四十七冊-經部易類四十一(文淵閣藏本)
【資料來源】:國學大師網http://skqs.guoxuedashi.com/wen_136r/
六卷,宋趙以夫著。其書大旨在以不易、變易二義,明人事動、靜之準則。故以奇偶為七八,交重為九六,卦畫七八表示不易,爻畫九六代表變易。卦畫的不易中又有變易,是謂之亨...
南宋李過撰。十二卷。卷一為《序說》,卷二至卷十二為上下經。缺《系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等部分。詮釋經文往往發先儒所未發。然多處割裂經文,次第顛倒,幾...
《周易辨畫》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集傳〗八卷。元龍仁夫撰。仁夫字觀復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薦為江浙儒學副提舉,辭而不就,...
〖周易爻變義蘊〗四卷。元陳應潤撰。應潤,浙江天臺人,生平不得詳知,《黃華集》錄有此書序,記應潤字澤云,延□間由黃巖文學起為郡曹椽,數年后調明椽,至正乙西(134...
《周易集說》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和《四庫全書》中。四 庫本共四十卷,通志堂本則分為十三卷。其中包括《周易上下經說》《象辭說》《彖傳 說》《爻...
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讀周易》點校說明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 [宋]方寔孫撰《淙山...
說明 大體來說,漢代易學是以象數易為主流,這種風氣到了魏晉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,其中最具代表的,當以當時的青年才俊王弼為代表。王弼雖然只有短短24歲的生命,但他的...
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 [元]吳澄撰《易纂言》書籍介紹 〖易纂言〗十卷。元吳澄(1249-1333)撰。澄字幼清,號草廬,江西崇仁人,南宋咸淳末舉進士不第。入元...
周易尚氏學內容簡介: 《周易尚氏學》是對《周易》包括《易紀》全文的注釋。作者繼承象數學的傳統,認為《易》辭皆觀象而累,故重在以象釋《易》。除了依據《易傅》所取象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