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象辭》·二十一卷、附《尋門馀論》·二卷、《圖書辨惑》·一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
四庫提要
國朝黃宗炎撰。宗炎字晦木,馀姚人。宗羲之弟也。其說《易》力辟陳摶之學。故其解釋爻象,一以義理為主。如釋《坤彖》曰:“《乾》既大矣,《坤》能配乎《乾》而與之齊,是《乾》之大,《坤》亦至焉,故曰至哉。蓋《乾》以元施而《坤》受之,即為《坤》之元,非別有元也?!逼淞x為前人所未發,而於承天時行之旨、無成有終之道,皆分明融洽。他如解《豫》六二“介于石”,謂處地之中,得土之堅,取象極為精確。解《剝》六五“貫魚”,引《儀禮》“魚每鼎用十五頭,昏禮用十四頭,其數多,必須貫”,亦頗有根據,不為牽合。解《解卦》初六“無咎”云:“難之初解,人人喜補過之有地,此非人力,乃天時也,故直云無咎?!庇饶艿梦耐庵?。其他詮釋大都類此,皆可備《易》家之一解。至於“歸妹以須”,須為女之賤者,舊解本無可易,而宗炎謂須附頤以動,則以為須發之須,未免傷於好奇。又於《易》之字義多引篆文以釋之,亦不免王氏《新義》務用《字說》之弊。當分別觀之可也。后附錄《尋門馀論》二卷,《圖書辨惑》一卷,宗旨大略相同?!秾らT馀論》兼排釋氏之說,未免曼衍於《易》外。其詆斥宋儒,詞氣亦傷太激。然其論四圣相傳,不應文王、周公、孔子之外別有伏羲之《易》為不傳之密;《周易》未經秦火,不應獨禁其圖,轉為道家藏匿二千年,至陳摶而始出:則篤論也?!秷D書辨惑》謂陳摶之圖書乃道家養生之術,與元陳應潤之說合(見應潤所作《爻變義蘊》)。謂周子《太極圖說》,圖雜以仙真,說冒以《易》道,亦與朱彝尊、毛奇齡所考略同(彝尊說見《經義考》二百八十三,奇齡說見所作《太極圖說遺議》)。至謂朱子從而字析之,更流於釋,則不免有意深文,存姚江、朱、陸之門戶矣。二書各有別本單行。然考《周易象辭》目錄,實列此二書,謂之“附錄”,則非別自為編也。今仍合之,俾相輔而行焉。
作者簡介:
黃宗炎(1616年-1686年),字晦木,一字立溪,學者稱鷓鴣先生,黃尊素次子,黃宗羲弟。與兄黃宗羲、弟黃宗會號稱“浙東三黃”。
明季貢生。兄弟三人均為劉宗周弟子,學術大略與宗羲等。南明弘光朝亡后,徒步迎魯王,兄弟毀家紓難,起義兵,時稱“世忠營”。敗后,奔走四明諸山寨間,被清吏所捕,幾死。宗羲以計劫出之。后賣藝文自給,潛心學《易》。工繆篆,善制硯,畫宗小李將軍趙千里,嘗作《連江疊嶂圖》,灑灑不窮。吳孟舉嘗約交游中,挾一長一技者,共賣藝戲,作賣藝文,其中列賣印者晦木也。
著有《周易象辭》《尋門余論》《六書會通》《二晦集》《山棲集》。
[唐]史徵撰《周易口訣義》簡介 〖周易口訣義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詳,據《崇文總目》載,知為河南人,《直齋書錄解題》考其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定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書籍介紹 三卷,明逯中立著。其書是讀書筆記一類,多采自他人之說,偶以己意論說。但去取較為精審,以義理為主,至“中孚”諸卦,又參用《易緯》卦氣說及值六日七分說。書...
[清]翟均廉撰《周易章句證異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章句證異〗十一卷。清翟均廉撰。均廉字春沚,浙江仁和人。乾隆三十年,(1765)舉人,官內閣中書舍人。是書取《周易》...
南宋李過撰。十二卷。卷一為《序說》,卷二至卷十二為上下經。缺《系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等部分。詮釋經文往往發先儒所未發。然多處割裂經文,次第顛倒,幾...
[明]林希元撰《易經存疑》介紹 〖易經存疑〗十二卷。明林希元撰。希元字茂貞、號次崖,福建同安(今屬廈門)人,正德十二年(1517)進士,授大理評事。歷官廣東提學...
[宋]沈該撰《易小傳》書籍介紹 《易小傳》共六卷,宋沈該著。此書以正體發明爻象之旨,以變體擬議變動之意,以求合于觀象玩辭,觀變玩占之義。其論占全用《春秋左氏傳》...
《周易象辭》·二十一卷、附《尋門馀論》·二卷、《圖書辨惑》·一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四庫提要國朝黃宗炎撰。宗炎字晦木,馀姚人。宗羲之弟也。其說《易》力辟陳摶之學。...
〖兒易內儀以〗六卷。《兒易外儀》十五卷。明倪元璐(1593-1644)撰。倪元璐字玉汝,號鴻寶,一號園客,浙江上虞人。天啟二年(1622)進士,授編修。崇禎初累...
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 [宋]易祓撰《周易總義》書籍介紹 二十卷,宋易祓著。前有門人陳章序稱:“祓侍經筵日,嘗以是經進講”;又稱:“祓別有《易學舉偶》四卷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