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口訣義〗六卷。唐史徵撰。史徵,生平不詳,據《崇文總目》載,知為河南人,《直齋書錄解題》考其為唐或五代人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定其為唐人,《永樂大典》、《四庫全書》均從其說。另外,《宋史·藝文志》又作史文徵,徽為徵偽,之為衍文,《四庫全書總目》已辯正之。本書內容,自序云“但舉宏機,纂其樞要,先以王注為宗,后約孔疏為理”,故前人有認為此書是直抄注疏,以便講習的通俗著作,其實并不盡然,如乾彖引周氏說,大象引宋衷說,屯彖引李氏說,師彖引陸績說,六五引莊氏說,謙六五引張氏說,賁大象引王□說,頤大象引荀爽說,坎大象引莊氏說。上六引虞氏說,咸大象引何妥說,萃彖引周宏正說,升彖引褚氏說,革彖象引何妥說,革彖引宋衷說,鼎彖引何妥說,震九四引鄭眾說,漸彖引褚氏說,大象引侯果說,困大象引周宏正說,兌大象引鄭眾說,漸九五引陸績說,多出孔穎達疏及李鼎祚集解之外;又如賁大彖引王氏說,頤大象所引荀爽說,雖然李氏《集解》亦錄,而其文卻不同;坎上六所引虞翻說,《集解》刪其過略,此載頗詳。史氏去六朝不遠,故《隋書·藝文志》所載諸書。多可旁搜博引,保存了較多唐以前譜儒舊說,對研究、探討早期儒學史有很高的參考價值,故《四庫全書總目》稱其為“難得之秘本”。清代惠棟作《九經古義》及余蕭客輯《古經解鉤沉》均未及見此書。現存本中,豫隨、無妄、大壯、晉、睽、蹇、中孚八封已脫漏散佚,但所佚不多,仍可視為完帙。此書與孔穎達《周易正義》、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為現存較完備的唐人釋《易》之作。除《四庫全書》、《岱南閣叢書》、《古經解匯函》、《叢書集成》等叢書收錄外,單行本為武英殿聚珍本。
史徵,生卒年不詳,唐代人。爵里、事跡不詳。或作“史證”、“史文徽”、“史之徵”。陳振孫《直齋書錄解題》謂:“非唐則五代人也。避諱作‘證’。”《四庫全書提要》云:“《宋史·藝文志》又作‘史文徽’,蓋以‘徽’、‘徵’二字相近而譌。別本作‘史之徵’,則又以‘之’、‘文’二字相近而譌耳。今定為‘史徵’,從《永樂大典》。定為唐人,從朱彝尊《經義考》。”撰有《周易口訣義》一書,《宋史·藝文志》著錄為六卷。宋以后罕有傳本,《四庫全書》唯據《永樂大典》所載鈔出,缺《豫》、《隨》、《無妄》、《大壯》、《晉》、《睽》、《蹇》、《中孚》八卦,仍編為六卷。
| ? | ? |
【資料錄入】:丁不二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
〖周易窺余〗十五卷。宋鄭剛中(1088—1154)撰。剛中字亨仲,浙江金華人。紹興進士,官至禮部侍郎,依附秦檜,贊同割地求和,后出為川陜宣撫副使,謫居桂陽軍,又...
[清]納蘭性德輯編《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》介紹 〖合訂刪補大易集義粹言〗八十卷。清納蘭性德(1654-1685)輯編。性德,原名成德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滿州正黃...
[宋]陳瓘撰《了齋易說》四庫提要 【臣】等謹案:《了齋易說》一卷,宋陳瓘撰。瓘字瑩中,延平人,元豐二年進士甲科。建中靖國初為右司諫,嘗移書責曾布及言蔡京、蔡卞之...
[宋]楊簡撰《楊氏易傳》書籍介紹 〖楊氏易傳〗二十卷。南宋楊簡(1141-1225)撰。簡字敬仲,浙江慈溪人,乾道進士,官富陽主簿,會陸九淵,問答有契,遂定師徒...
[清]李光地著《周易觀彖》介紹 〖周易觀彖〗十二卷。清李光地著。光地生平見《周易折中》。是書惟解說《卦傳·天地定位》一章,發明《易》理,兼證以《易》象,于數則略...
《執象易注》介紹 本書為網絡轉載,未找到作者姓名,如您有此佳作版權,還望與我們聯系 網址地址:https://www.xshiqi.com/ 《執象易注》目錄 ...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07冊?經部01?易類 (清)惠棟《增補鄭氏周易》提要欽定四庫全書經部一新本鄭氏周易易類提...
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 [宋]王宗傳撰《童溪易傳》書籍介紹 南宋王宗傳撰。30卷。王宗傳字景孟,寧德(今福建寧德縣)人,一說臨安(今浙江臨安縣)人。其書唯憑...
〖易學變通〗六卷。元曾貫撰。貫字傳道。江蘇泰和人。曾舉天歷鄉試,官紹興府照磨。元季兵亂,棄官家居,鄉人推率義軍,戰敗而歿,著《四書類辨》、《學庸標旨》諸書。是書...
〖易精蘊大義〗十二卷。元解蒙撰。蒙字求我,《江西通志》誤作”來我”,江西吉水人,中天歷己巳(1329)年江西鄉試,與其兄子尚均以著《易》而名于世,兄書《周易義疑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