謙卦:?【艮下坤上】
大有而受之以謙,何也?序卦傳曰:有大者不可以盈,故受之以謙。
謙:亨,君子有終吉。
文王之彖謙云云,何也?曰:於物象為山高地卑,而山屈地下;於義則內(nèi)止外順,有而不居,故占有亨。道順以止,止而順,惟君子能之,故占取于君子有終。
彖曰:謙,亨。天道下濟(jì)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天道虧盈而益謙,地道變盈而流謙,鬼神害盈而福謙,人道惡盈而好謙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也。【上時(shí)掌反。惡,烏路反。好,呼報(bào)反】。
孔子之彖謙云云,何也?曰:言謙卦之取於亨者,以謙乃天道下濟(jì)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也。君子之所以有終者,天地、鬼神、人情無(wú)不順謙止盈,惟君子為能窮理而見(jiàn)道之明,盡性而守謙以誠(chéng),故其道尊大而光顯,自處雖若卑屈,而其德自不可加尚。謙惟君子能終,故惟君子有終也。
象曰:地中有山,謙。君子以裒多益寡,稱物平施。【裒,蒲侯反。稱,尺証反。施,始?反】。
孔子之象謙云云,何也?曰:地卑山高,地中有山,則山不顯高,地不見(jiàn)卑,而就於平等,故為謙也。君子體此,裒多如山之崇,高止於地下;益寡如地之卑,順居於山上。損過(guò)就中,稱物多寡,使施得其平也。嗚呼!王者治天下之道,裁成輔相,義至弘矣,而特取義於平,其即此旨乎?
初六,謙謙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周公之象謙初六云云,何也?曰:初六以柔止居一卦之下,謙而又謙者也。有謙謙君子象,以此道涉世,何所不濟(jì)?有用涉大川而吉象,故象占取之。
謙以下為本,故初、三皆稱君子。
同人無(wú)坎澤,而象取利涉大川。謙卦亦無(wú)坎澤,而彖取用涉大川。象固有以義取者,不必盡物也。由此以推,凡諸卦爻之象,有難通者,正當(dāng)以義取之。固不必盡執(zhí)本卦本爻之物象為解,亦不必穿鑿附會(huì),如互卦錯(cuò)綜之凌亂繁雜,從可知矣。蓋象以象義之難顯,義得而象正在其中也。
象曰:謙謙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
孔子之傳謙初六云云,何也?曰:言謙謙君子者,君子道高而心下,卑以自牧耳。
六二,鳴謙,貞吉。
周公之象謙六二云云,何也?曰:六二處謙之時(shí),得止於中謙,而實(shí)見(jiàn)諸待人接物之間,人亦共明其謙者也,有鳴謙象。以此處世,自然得正而吉,故占為貞吉象。鳴呼!周公之吐哺握髮以之。
象曰:鳴謙貞吉,中心得也。
孔子之傳謙六二云云,何也?曰:言鳴謙之貞吉者,二居止中,中心原自安於謙。鳴謙貞吉,則中心得遂耳。不然,偽為於聲音笑貌之間,而曰吾謙即謙,豈能得正而吉乎?
九三,勞謙,君子有終,吉。
周公之象謙九三云云,何也?曰:卦惟九三一陽(yáng),是九三乃成卦之主,有大功於時(shí)者也,有勞謙象。三居止之終,處順之下,止而能順,正君子功而不矜,能而不伐者也,有君子有終象。君子自立如是,百祥俱集矣,故又有貞吉象。
象曰:勞謙君子,萬(wàn)民服也。
孔子之傳謙九三云云,何也?曰:言君子能勞而謙,則雖不矜其功,而天下無(wú)與爭(zhēng)功;雖不伐其能,而天下無(wú)與爭(zhēng)能,自然德盛禮恭,萬(wàn)民共服。所謂謙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終者,其在此乎!求之古人,大禹之不矜伐,顔子之無(wú)伐施,庶足當(dāng)之。其次則宋之曹彬庶幾焉。
六四:無(wú)不利,撝謙,【撝,呼囘反,與揮同】。
周公之象謙六四云云,何也?曰:言六四由山出地,是已居山之上者也。居山上則過(guò)盈矣,而四以陰處柔,又為坤體,是履盈能撝下者也。履盈能下,有何不利?故象占特取於無(wú)不利,撝謙耳。嗚呼!無(wú)不利,居上之心期也,而撝謙則無(wú)不利,謙亦何負(fù)於人,而又豈難撝者乎?
象曰:無(wú)不利,撝謙,不違則也。
孔子之傳謙六四云云,何也?曰:無(wú)不利。撝謙者,謙乃人生立身制行之則也。故繫辭九德曰:謙以制禮。禮正所謂天則耳。撝謙則能謙以制禮,循為德柄,而不違天則矣,安得不尊而光乎?尊而光,尚何不利之有?然亦以六居四,體順履止,爻內(nèi)原有不違則義在,故孔子特發(fā)之也。
六五,不富以其鄰,利用侵伐,無(wú)不利。
周公之象謙六五云云,何也?曰:六坤中陰,虛不富象。三陰同體,順以止下,有以其鄰侵伐象。順而止,安有不利?故又有利用侵伐,無(wú)不利象。
六五柔中處順,旣曰利用侵伐,又曰無(wú)不利者,固以象中原,備此義。然亦以過(guò)謙而威不振,則坤順為頹唐,艮止為委靡,即非王莽之撝謙,亦元、成之因循退懦耳。但五、上二爻皆以利用侵伐行師為謙之利,而於五則兩言利者,此謙道變易從道之介,恐執(zhí)謙者以為不利,故言利用,又言無(wú)不利耳。所以然者,當(dāng)履謙順止之時(shí),侵伐行師正王者裒多乎盈之道,君子之所勞者勞以此,萬(wàn)民之所服者亦正服以此,初不同恃衆(zhòng)侵凌邑國(guó)之為也。易乃變易從道之理,不謙者宜變而之謙,執(zhí)謙者又宜知所以善用其謙,故於謙卦上、五二爻重重申之。
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
孔子之傳謙六五云云,何也?曰:言利用侵伐者,非不謙也,不服則宜伐。旣屬謙道順止之義,亦屬謙道裒多益寡之平施也。嗚呼!孔子之傳利用侵伐亦明矣。
上六,鳴謙,利用行師,征邑國(guó)。
周公之象謙上六云云,何也?曰:上六居謙之上,亦有鳴之之象。居順極,處止上,是順止之得正者也。以此彰明較著聲大義,以征不服,天下其孰敢不順不止者?故占又有利用行師,征邑國(guó)象也。
象曰:鳴謙,志未得也。可用行師,征邑國(guó)也。
孔子之傳謙上六云云,何也?曰:六二之鳴謙貞吉,為中心得者,以其居中得正而得耳。上六之鳴謙志未得者,以上踞順之極,而下盡安於止,故志未得耳。蓋居高原以下服為得道,故亦以下服為志得也。謙六爻非吉即利,於艮體言吉,坤體言利者,止則吉,順則利也。然要之吉無(wú)不利,利亦自吉,而皆根於一念之謙。嗚呼!謙之一字,其生人善身善世之靈符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