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用易詳解》共十六卷。宋李杞撰。李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(今屬四川)人。生卒年及仕履皆不可考。宋代有三李杞,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寺丞,與蘇軾相唱和,見“烏臺詩案”。一為朱熹門人,字良仲,平江人。一為此書之作者。《經義考》及《四庫提要》有考,其說可據。此書原本二十卷,見焦竑《經籍志》、朱彝尊《經義考》,然皆題“周易詳解”,誤。別本也多承其訛。今本乃四庫館臣輯自《永樂大典》中,已闕豫、隨、無妄、大壯、睽、蹇、中孚七卦,及晉卦后四爻。每爻先解釋辭義,再引歷代史事證實。如乾卦初九,引舜在側微,乾九二引四岳薦舜之事。用史事明《易》義,是其書主旨。
李杞,字子才,號謙齋,四川眉山人,南宋隱士、易學家。其生平事跡不詳。其所著《用易詳解》,以其鮮明的易學特點,在易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,值得深入地探討和研究。宋代與李杞同名的另有兩人,一是北宋人,任官大理寺垂,曾與蘇軾唱和,見《烏臺詩案》。二是南宋人,字良仲,號木川,平江人,朱熹弟子。而作《用易詳解》的李杞與上述兩人不同,他既沒有做官,也不曾拜朱熹為師,但他生活的時代卻與李良仲接近。李良仲當“慶元黨禁”朱熹被罷離朝時,獨從朱熹問窮理之學。而李子才則在幾年以后的嘉泰三年(1203)作《用易詳解》問世,當時正值“偽學”黨禁于嘉泰二年稍弛之際。正因為朝廷嚴禁理學,立朱熹等五十九人“偽學逆黨籍”,不少理學家甚至與理學無關的人物遭到壓制打擊,“時諱言道學”,才使得李祀甘心隱居不仕,從事深入的易學研究,并作出了自己的創見。《用易詳解》原本二十卷,焦茲《經籍志》作《謙齋詳解》,朱彝尊《經義考》作《周易詳解》。考李祀原書《自序》稱:“吾于《易》多證之史,非以隘《易》也,所以見《易》為有用之學也。因取文中子(王通)之言,而以《用易》名編。”將其命名的意思表達的很明白。朱彝尊似乎因未見到原書及《序》,而傳聞有誤。今本《用易詳解》十六卷,從《永樂大典》中輯出。六十四卦只缺《豫》、《隨》、《無妄》、《大壯》、《睽》、《賽》、《中孚》七卦,及《晉》卦后四交,其他均保存完善,基本能夠反映李杞的易學思想。
【臣】等謹案:用易詳解十六卷,宋李杞撰。杞字子才,號謙齋,眉山人,仕履未詳。考宋有三李杞,其一為北宋人,官大理寺丞,與蘇軾相唱和,見烏臺詩案;一為朱子門人,字良仲,平江人,即嘗録甲寅問答者,與作此書之李杞均非一人,或混而同之者誤也。其書原本二十卷,焦竑經籍志作謙齋詳解,朱尊經義考作周易詳解。考杞自序稱:經必以史證,後世岐而為二,尊經太過,反入於虛無之域,無以見經為萬世有用之學,故取文中子之言,以用易名編。其述稱名之意甚詳。竑及
尊蓋未見原書,故傳聞訛異歟?外間久無傳本,惟永樂大典尚散見各韻中,採掇裒輯,僅缺豫、隨、無妄、大壯、睽、蹇、中孚七卦及晉卦後四爻,其餘俱屬完善。謹排次校核,釐為十六卷。書中之例,於每爻解其辭義,復引歷代史事以實之,如乾初九稱舜在側微、乾九二稱四岳薦舜之類。案:易爻有帝乙、高宗之象,傳有文王、箕子之詞,是聖人原非空言以立訓,故鄭康成論乾之用九,則及舜與禹、稷、契、咎陶在朝之事,論隨之初九,則取舜賓于四門之義,明易之切於人事也。宋世李光、楊萬里等更博採史籍,以相證明,雖不無稍涉汎濫,而其推闡精確者,要於立象垂戒之旨,實多所發,明杞之說易,猶此志矣。其中不可訓者,惟在於多引老、莊之文,如蒙之初六則引老子終日噑而不嗄云云,以為童蒙之義,履之彖則引莊子虎與人異類而媚養已者云云,以為履虎尾之義。夫老、莊之書,其言雖似近易,而其強弱攻取之機,形就心和之論,與易之無方無體而定之以中正仁義者,指歸實判然各殊。自葉夢得巖下放言稱易之精藴盡在莊、列,程大昌遂著為易老通言,杞作是編,復引而伸之,是則王弼輩掃除漢學流弊無窮之明驗矣。別白存之,亦足為崇尚清談之戒也。
乾隆四十六年九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19冊?經部13?易類
[宋]魏了翁撰《周易要義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要義〗十卷。宋魏了翁(1178—1237)撰。了翁字華父,號鶴山,邛州蒲江(今屬四川)人,慶元進士,官至資政殿大學士,...
[宋]項安世撰《周易玩辭》書籍介紹 十六卷,宋項世安著。書成于嘉泰二年(1202年)。本書專門闡釋《周易》象辭。南宋慶元年間,項安世謫居江陵,杜門不出,專攻四書...
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 [清]喬萊撰《喬氏易俟》書籍介紹 清喬萊撰。十八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清喬萊(1642—1694)撰。喬萊字石林,江蘇寶應人。康熙六年(...
元代董真卿(生卒年不詳)解說《周易》的著作。15卷。以程、朱《易》說為主,匯集諸家之說,并附以自己的心得見解。全書包括4部分:①《經傳》,編次伏羲、文王、周公之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
周易參義十二卷。元梁寅撰。寅字孟敬,新喻(今屬江西)人。元末明初經學家。世業農,家貧。寅自力于學,淹貫百家。元末召集慶路儒學訓導,以親老辭。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...
《大易粹言》主要內容是,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人。其時,曾種知舒州,命聞一編輯此,以供閱讀,種字獻之,福建泉州人。〖大易粹言〗十卷。南宋方聞一輯。聞一為舒州(...
[宋]郭雍撰《郭氏傳家易說》書籍介紹 南宋郭雍撰。十一卷。《武英殿聚珍版書》本。據《宋史》記載,郭雍之父忠孝受業于程頤,著《兼山易解》;忠孝沒后,其書散佚,雍則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
《讀易詳說》,亦稱《讀易老人解說》,共十卷,南宋李光撰。 李光(1078-1159),字泰發,一字泰定,號轉物居士,越州上虞(今屬浙江)人,從師劉安世,崇寧五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