〖周易辯錄〗四卷。明楊爵(1493—1549)撰。楊爵字伯珍,一字伯修,號解山。陜西富平人。喜靖八年(1529)進士,授行人。歷官山東道監察御史。卒謚忠介。著有《斛山遺稿》等。《明史》卷二百零九有傳。據此書楊爵喜靖二十四年(1545)自序,為楊爵與周怡、劉魁等在獄中講論《周易》之作,取《易.系辭》“困德之辯”命書名。所釋惟六十四卦,每卦惟載上、下經卦辭,然其訓解則六爻及《彖傳》、《象傳》兼及之,其說多以人事為主,頗剴切著明。《明史》楊爵本傳作《周易辯說》。有明刊本、《四庫全書》本、清道光十二年(1832)刊二卷本。
楊爵(1493—1549年),字伯修,號斛山,陜西富平縣老廟鎮篤祜村人。生于明孝宗弘治六年,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,年五十七歲。以學行有名。嘉靖八年(公元一五二九年)進士,授行人。擢御史,以母老乞歸。服闋,起故職。時年歲頻旱,帝日夕建齋醮,經年不朝;爵上疏極諫,立下詔獄,歷五年得釋。抵家甫十日,又被逮系獄,三年始還。卒,謚忠介。爵所作詩文,多直抒胸襟。有楊忠介集十三卷,周易辨錄四卷,(均四庫總目)并傳于世。
【臣】等謹案:
周易辨録四卷,明楊爵撰。爵字伯修,富平人,嘉靖己丑進士,官至山東道監察御史,以上疏極論符瑞下詔獄,繫七年始得釋,事跡具明史本傳。其書前有自序,題嘉靖二十四年乙巳,蓋即其與周怡、劉魁等在獄中講論所作,故取繫辭困德之辨一語為名。明史本傳作周易辨說,其名小異,然藝文志仍作周易辨録,蓋刊本字誤也。所釋惟六十四卦,每卦惟載上下經卦辭,然其訓解則六爻及彖傳、象傳皆兼及之,特不列其文耳。其說多以人事為主,頗剴切著明,蓋以正直之操,處杌楻之會,幽居遠念,寄托良深,有未可以經生常義律之者。然自始至終,無一字之怨尤,其所以為純臣歟!
乾隆四十四年八月恭校上。
總纂官
【臣】紀昀
【臣】陸錫熊
【臣】孫士毅
總校官
【臣】陸費墀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1冊?經部25?易類
《讀易詳說》,亦稱《讀易老人解說》,共十卷,南宋李光撰。 李光(1078-1159),字泰發,一字泰定,號轉物居士,越州上虞(今屬浙江)人,從師劉安世,崇寧五年...
《豐川易說》國朝王心敬撰。心敬字爾輯,鄠縣人。乾隆元年薦舉賢良方正,以老病不能赴京而罷。心敬受業於李容,而謹嚴不逮其師。所注諸經,大抵好為異論,《書》及《春秋》...
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 [宋]趙彥肅撰《復齋易說》書籍介紹 六卷,宋趙彥肅著。趙彥肅號復齋,其書故名。大旨在依象數以求理, 言象數以六爻為主。以為先圣作...
《周易傳注》七卷。清李塨(1659—1733)撰。塨字剛主,號怒谷,河南蠡縣人。康熙舉人,曾游學南北,與萬斯同交往,晚年授通政學士。師承顏元之學,時稱“顏李學派...
周易古經白話-劉大鈞 劉大鈞《周易古經白話解》【經傳合輯】內容介紹 《周易經傳白話解》內容簡介:《周易》是群經之首,是經典中之經典,哲學中之哲學,謀略中之謀略。...
作品信息 點校狀況 作品名稱: 橫渠易說 底本出處: ?網絡通行版本 作品別名: 無 參校版本: 網絡通行版本 作者: 北宋張載 初次點校: 簡校 創作年代: ...
(清)胡煦撰《周易函書?約註》目録周易函書約註目録卷一【上經】:卦畫原始:【附易中冒道】 乾卷二【上經】:坤卷三【上經】:屯、蒙、需、訟、師、比、小畜、履。卷四...
國朝任啟運撰。啟運字翼圣,荊溪人。雍正癸丑進士。官至宗人府府丞。是編大旨謂讀《易》者當先觀圖象,故首卷備列諸圖。自朱子、邵子而外,如國朝李光地、胡煦所作諸圖,皆...
南宋李過撰。十二卷。卷一為《序說》,卷二至卷十二為上下經。缺《系辭》、《說卦》、《序卦》、《雜卦》等部分。詮釋經文往往發先儒所未發。然多處割裂經文,次第顛倒,幾...
[清]張次仲撰《周易玩辭困學記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玩辭困學記〗十五卷。明張次仲(1589—?)撰。次仲字元□,號侍軒,一號鈍庵,浙江海寧人。天啟元年(1621)舉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