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周易本義通釋》為對易經的注釋書。元胡炳文撰。12卷,書前有延祐丙辰(1316)自序。此書據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折衷是正,并采諸家《易》解,互相發明,初名《精義》,后刪繁去冗改稱《通釋》。收入《通志堂經解》、《四庫全書》、《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》。《通志堂經解》本。此書據朱熹《周易本義》,折衷是正,并采錄諸家《易》說,相互發明。《自序》稱,其書初名《周易本義精義》,后病其繁冗,刪而約之,改名《通釋》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胡氏“所著《云峰集》中,有《與吳澄書》曰:‘《本義通釋》,郭文卿守浮梁時為刊其半,出之太早,今悔之無及也。刊本今以呈似,中有謬戾,閣下削之繩之,幸甚。’云云。
胡炳文(1250-1333),字仲虎,號云峰,徽州婺源(今屬安徽)人。吳澄曾薦之于朝,不就。薦為信州道一書院山長,調蘭溪州學正,未赴。年八十四卒,集賢院札謚文通先生。他以《易》名家。尤潛心朱熹之學,作《四書通》。他在《答陳櫟書》中說:“我輩居文公鄉,熟文公書,自是本分中事。”其詩論堅持理學家的傳統觀點,在《草堂學稿序》中說:“縱迫曹、劉,何補于格致誠正。縱迫謝、鮑,何補于修齊治平。”持論偏頗。他的散文平正醇雅,無宋人語錄方言皆入筆墨的習氣,有時也略加藻飾,如《送文公五世孫序》、《與吳草廬書》、《環綠亭記》。詩近《擊壤》一派,但如《北寺昏鐘》、《濠觀亭》、《拜岳鄂王墓》等詩則富于情韻,時露性靈。明汪循后序說《拜岳鄂王墓》流露了作者“平生不可告人”之“大節”,其實就是故國之思,尾聯“墳畔休留檜,行人欲斧之”,為一篇警策,與后人詠岳飛詩“吾到墓前愧姓秦”異曲同工。他有時在詩中顛倒詞序,故作兀句,如“小亭紅瞰碧波心”之類,似黃庭堅詩的句法。集中存詞三首。著有《周易本義通釋》十二卷、《四書通》二十六卷、《純正蒙求》三卷、《云峰集》十卷。生平事跡見《云峰胡先生行狀》(正德刊本《云峰文集》卷九)、汪幼鳳《胡云峰傳》(《新安文獻志》卷七一)、《元史》卷一八九、《(弘治)徽州府志》卷七、《南畿志》卷五五、《元儒考略》卷二、《宋元學案》卷八九、《新元史》卷二三四。
周易本義通釋十二卷,元胡炳文撰。炳文字仲虎,婺源人,新安文獻志以為篤志朱子之學者也。羲、文先後天之易,邵子於先天明其畫,程子於後天演其辭。然邵、程同時並地,其說絶不相謀,自朱子比而合之,理數始備。炳文復取朱子之書,折衷是正,參以諸家易解,以互相發明。初名精義,後病其繁冗,刪而約之,改名通釋。說者謂非《本義》無以見易,非通釋亦無以盡《本義》之旨。主一先生之言,以盡廢諸家,雖未免於太狹,然宋儒說易,其途至襍,言數者或失之巧,言理者或失之鑿,求其平正通達,顯有門徑可循者,終以朱子為得中,則炳文羽翼之功,亦未可沒矣。
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
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
【點校底本】:《欽定四庫全書》第24冊?經部18?易類
易經蒙引,明蔡清撰。清字介夫,號虛齋,晉江人。成化甲辰進士。官至南京國子監祭酒。事跡具《明史·儒林傳》。是書專以發明朱子《本義》為主,故其體例以《本義》與《經》...
《周易辨畫》清連斗山撰。四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釋《易》,專就卦畫為之詳辨,雖或不免附會之失,然亦頗有揭明精理之處。《四庫全書提要》指出:“是書大旨,謂一卦...
《周易玩辭集解》介紹 《周易玩辭集解》十卷,清查慎行撰。查慎行,字悔余,浙江海寧人,晚筑初白庵以居,號初白老人。康熙癸未進士,官翰林院編修。此為初白數十年究心《...
周易鄭康成注四部叢刊三編經部電子書版本說明:依據版本:上海涵芬樓景印元刊本鄭玄,字康成,從馬融學,為漢代經學集大成者。馬融對於鄭玄有?鄭生今去,吾道東矣。?的感...
〖易學變通〗六卷。元曾貫撰。貫字傳道。江蘇泰和人。曾舉天歷鄉試,官紹興府照磨。元季兵亂,棄官家居,鄉人推率義軍,戰敗而歿,著《四書類辨》、《學庸標旨》諸書。是書...
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 [宋]張根撰《吳園周易解》書籍介紹 九卷,宋張根著。書用王弼注本,詮釋主義理,不及象數,亦不言《河圖》、《洛書》。注文簡要。末附序語...
[明]董守諭撰《卦變考畧》作者簡介 董守諭,字次公,鄞縣人。舉人。魯王監國,召為戶部貴州司主事。時熊汝霖、孫嘉績首事起兵,然皆書生,不知調度。乃迎方國安、王之仁...
點校信息 【初次點校】:丁不二 【再次點校】:暫無 【點校底本】:欽定四庫全書(文淵閣)第31冊?經部25?易類 [明]陳士元撰《易象鉤解》介紹 〖易象鉤解〗四...
[宋]鄭汝諧撰《易翼傳》 [宋]鄭汝諧撰《易翼傳》書籍介紹 宋鄭汝諧撰。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卷。一名《東谷先生易翼傳》、《東谷易翼傳》。宋程頤曾撰《易傳》,鄭汝...
《周易象辭》·二十一卷、附《尋門馀論》·二卷、《圖書辨惑》·一卷(浙江巡撫采進本)四庫提要國朝黃宗炎撰。宗炎字晦木,馀姚人。宗羲之弟也。其說《易》力辟陳摶之學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