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名:《周易集解》又名《孫氏周易集解》
依據版本:粵雅堂叢書
作者:清.孫星衍
此書成于嘉慶三年(1798)。自序稱,自王弼以老莊之學注《易》,古學失傳;自唐用王弼注本作《正義》,而古注散伙,鄭玄《易》學遂微。唐代李鼎祚集子夏以下傳注.名曰 《周易集解》。而漢魏易說,時時見于古書傳注以及史微《周易口訣義》中。因以李氏《周易集解》合于王弼注本,又采集書傳所載馬融、鄭康成諸人之注,及《周易口訣義》中古注,附于具后。凡《說文》、《釋文》所引經文,異字異音,附見本文,命曰《周易集解》。務使漢人師說,不致淹沒。書中稱“解”者,指李鼎祚所輯;稱“注”者,指王弼所注,稱“集解”者,則出于個人自采。對于魏伯陽《參同契》、偽關朗《易傳》、宋陳搏所集偽《子華子》戴九履一,河圖之學-先天太極之說,皆不采取。以為來人言《易》,繁而寡要;稱楊惠棟所作《周易述》、《易例》,《易漢學》諸書,實出于唐宋諸儒之上。
唐李鼎祚撰有《周易集解》一書,收錄漢魏三十幾位易學大家的注解,不只保留了漢易的大略,也是研究漢易不可或缺的重要典籍。
孫星衍則在李鼎祚的基礎上另撰《周易集解》,原書將其所收錄的注解與李鼎祚集解和王弼注并列。本電子書所收錄的粵雅堂叢書本則只擷取孫星衍自己的集解,另成一書,名《孫氏周易集解》。因此,若欲觀原書,只需將此本和李鼎祚《周易集解》以及王弼注合在一起即可。
孫星衍字淵如,號季逑,陽湖人,乾隆五十二年進士第二名。跋云:「既壯,折節讀書,習篆籀古文聲音訓故之學。」先生也是清代著名藏書家、金石家,精經史及文字訓詁之學。
注:缺失以下內容:附錄一 孫氏傳略
附錄二 著錄版本
附錄三 提要序跋
附錄四 孫氏易學考辨
《日講易經解義》,十八卷,《筮儀》一卷,《朱子圖說》一卷,[清]牛鈕等撰,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內府刻本。半頁9行,每行18字。大黑口,四周雙邊,雙魚尾。...
〖周易口義〗十二卷。北宋胡瑗(993—1059)口授,弟子倪天隱記述。瑗字翼之,學者稱安定先生,泰州海陵(今江蘇泰縣)人,受范仲淹推薦,由布衣官校書郎,歷官太常...
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 [元]龍仁夫撰《周易集傳》書籍介紹 〖周易集傳〗八卷。元龍仁夫撰。仁夫字觀復,廬陵(今江西吉安)人,曾薦為江浙儒學副提舉,辭而不就,...
周易孔義集說清沈起元撰。二十卷。《四庫全書》本。此書大旨,以《十翼》為孔子所作,學《易》者當以此為主,因取明高攀龍《周易孔義》之名,別加纂集;所錄古今《易》說無...
學易記,元代李簡撰。《四庫全書》著錄。是書博采子夏《易傳》等64家解《易》之說,一一標示姓氏。其不注姓氏者,則為李簡之新意。撰寫體例大致依李鼎祚的《周易集解》。...
內容簡介《周易禪解》是智旭為了融合儒佛思想,47歲時所著。其以禪解《易》,一是從佛法的角度,用“約佛法釋”的形式,如一約果后垂化,二經秉教進修,一約佛果八相,二...
[清]晏斯盛撰《楚蒙山房易經解》書籍介紹 楚蒙山房易經解十六卷。清晏斯盛撰。晏斯盛字一齋,又字虞際,江西新喻人。熙六十年 (1721)進士。官至湖北巡撫。此書凡...
[宋]項安世撰《周易玩辭》書籍介紹 十六卷,宋項世安著。書成于嘉泰二年(1202年)。本書專門闡釋《周易》象辭。南宋慶元年間,項安世謫居江陵,杜門不出,專攻四書...
此《易本義附錄纂疏》(周易本義附錄纂注)由元代胡一桂著,為注釋《易本義》之作。全書共十五卷,包含:上下經、《彖傳》》上下、《象傳》上下、《系辭傳》上下、文言傳、...
宋朱熹(1130-1200)撰,宋朱鑒(1190-258)編。哲學《周易》研究著作,二十三卷。朱鑒字子明,朱熹長孫,以蔭補迪功郎,官至湖廣總領。見《閩中理淵源考...